新华网内比都9月10日电(记者张云飞)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第二十次部长级会议9日和10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会议审议了GMS城镇化发展战略框架,通报了区域投资框架合作项目规划执行计划落实情况及优先合作领域最新进展,并就如何有效推动GMS相关战略规划的实施,加强GMS合作机制与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等合作倡议的对接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有效推动战略规划实施,实现次区域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来自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6个成员国的部长级政府官员,亚洲开发银行、有关国际组织及域内外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刘昆率中国代表团与会。
刘昆在会议发言中充分肯定了GMS经济合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并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规制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与融合;二是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推动各国产业深度融合;三是打造融资合作新模式,保障域内资金供给;四是发挥GMS经济合作优势,推进“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的落实,为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注入新动力。
GMS经济合作机制于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是本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之一。其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提高次区域竞争力,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原标题: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十次部长级会议在缅甸举行
稿源:新华网
作者:张云飞

新华网西宁9月7日专电(记者曹婷)记者7日从青海省政府了解到,该省农牧、公安、工商、旅游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决定对举报非法捕捞、贩运、加工销售、食用青海湖湟鱼的举报人实施奖励,最高奖励2000元。
湟鱼是青海湖的特有鱼种,是维系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2004年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重要水体,其对周边地区的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而湖中的特有鱼种湟鱼是水-鸟-鱼共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湟鱼资源量的衰减,直接威胁到鸟类的迁徙、繁衍和生长发育,影响青海湖的生态平衡。
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多年来加强青海湖渔业资源保护和实施人工增殖放流等,湟鱼资源蕴藏量从2001年的2592吨增加到2014年的4.5万吨,13年增加了16.4倍,达到原始蕴藏量的14%,群体数量逐步恢复。然而,据专家估算,整个青海湖湟鱼资源量达到16万吨以上,生态才能趋于平衡。
为进一步保护青海湖湟鱼,公告规定:凡举报违法捕捞、贩运、加工销售湟鱼及公职人员食用湟鱼、导游人员诱导游客食用湟鱼行为的,经调查情况属实,立案后给予奖励。
按照规定,举报违法捕捞湟鱼的,渔政部门抓获违法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的,给予举报人2000元奖励,受到行政处罚的给予举报人1000元奖励;举报餐馆非法加工销售湟鱼的,工商部门实施处罚后,给予举报人2000元奖励;举报导游人员诱导游客食用湟鱼的,旅游部门查证核实后,给予举报人500元奖励;举报公职人员食用湟鱼的,渔政部门查证核实后,给予举报人300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