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提示:正规星力捕鱼,无需打开直接搜索【—1571213—】dfsfarecomp三联商社9亿并购谋研发 标的专利不及华为万二
在市场大幅下跌之后开启的反弹行情,最近几天又再度重挫,伴随指数节节下跌,成交量也逐渐降低,投资者信心不足。接受记者采访的公私募基金经理认为,市场再度调整让投资者信心严重丧失,在半年报加速披露的情况下,部分依靠讲故事的概念股将被证伪,在机构的投资策略中,确定性成为最看重的选股标准,包括超预期、重磅产品销售放量、新业务进展顺利等。
筑底时间或超预期
统计数据显示,从7月24日至8月3日,短短7个交易日,大盘下跌12.15%,代表新兴成长的创业板指数下跌19.16%。
如果说有国家队撑腰的大盘蓝筹股跌幅并不太大的话,具体到个股有些已跌得惨不忍睹了。东方财富choice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从7月23日至8月3日,在2780家上市公司中,除350家公司停牌,仅有179家公司上涨,并且大部分是新股和复牌股,有多达1735家公司跌幅超过10%,跌幅超过15%的有1394家,有934家公司跌幅超过20%,更有201家跌幅超过30%,17家跌幅超过40%。
在南方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看来,此次反弹行情之后的大幅下跌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在反弹连续多根阳线之后,投资者入市意愿增强,但是随之而来的下跌让上周三拉升中冲进去的投资者迅速被套,紧接着上周四尾盘急速下跌及上周五及本周一的下跌,让不少投资者亏损惨重。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前期急跌没想到,接下来市场底部盘整也会比预期得要长一些,因为不少投资者抄底之后就被套,使其入市愈发谨慎。他表示,“底部震荡至少要换手充分,交易量要极度萎缩,想卖出的都卖出了,市场才可能向上走。”
在鹏华基金总裁助理、机构投资部总经理冀洪涛看来,在今年前几个月上升阶段是贪婪的充分体现,而近期的下降阶段则是恐惧的体现,在市场下跌之后,目前已经有很多好标的正在出现,但是最恐惧的是投资者的内心。对于当前的市场,冀洪涛认为最大的跌幅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将是痛苦的调整过程,部分存在较大泡沫的个股还会下跌,国家队不再参与之后,市场将进入结构性行情,但总体来看,70%的风险已经没有了。
确定性成选股最重要标准
对于接下来的市场行情,多家公私募基金认为,在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确定性将成为他们选股的最主要标准。今年上半年随着市场热潮疯狂炒作的概念股,将随着进入半年报密集披露而现出原形,最终被投资者所抛弃,具有业绩支撑、产品销量放大的部分个股将会受到投资者的重仓持有。
上述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在几个月前市场火热时,上市公司只要发公告说要做什么,股价就会连续拉几个涨停板,投资者根本不去分析该公司有没有能力去做?也不看公司有没有建立团队等。但是在市场遭遇深度调整的情况下,当前更看重的是“机构为新战略做了什么实质性的工作,或是已经做了切实的准备,或是已经为之花费了大把真金白银等”,如果直到目前还没有兑现,或者说到目前还没有实质性进展,被抛弃将是必然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半年报可以证伪以外,最近监管层出台的互联网金融监管趋紧政策,也会让“互联网+”概念降温,进而会影响到部分跟风炒作概念股的估值,“事实上,部分借助互联网金融来炒作的概念股,半年来几乎没做什么,但是股价已经涨到天上了,凭什么不能打回原形呢?”
对于接下来的投资机会,机构认为追求确定性是最重要的选股标准,包括半年报业绩超预期、重磅产品销售放量、新开展的业务进展顺利等,尤其是上市公司重磅产品超预期最值得重视,包括新兴材料产品进口替代、重磅药品上市或销售放量等。
从基金二季度新进及加仓重仓股情况看,业绩有望增加的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等航空概念股,以及益佰制药、香雪制药、迈克生物等被基金增持及新进入驻。在基金新进加仓的概念股中,包括潜在重磅产品上市或有相对确定预期。东吴证券研报显示,宝盈基金重仓股莱美药业,特色专科用药业绩突出,重磅新品种遇招标东风,拥有肿瘤免疫法的潜在重磅炸弹,目前其两大重磅产品仍处于销售初始阶段,去年下半年业绩回升,今年业绩反转趋势清晰。国泰基金抱团重仓股东诚药业,平安证券认为该公司重磅产品那曲肝素,有望迅速成为过亿品种,并强烈看好该公司的核医学前景。工银瑞信基金重仓股金发科技,受益于油价下跌带来业绩改善,拳头产品改性塑料进入上升周期,供应链相关业务发展迅速,并且在此次市场大跌之前就被高管增持;被20多只基金重仓持有的金固股份,发力汽车后市场,并且已经有切实的举措不断推出。
多位基金经理接受采访时认为,7月初的流动性危机不会重新出现,接下来将是个股加速分化行情,对于优质股来说,已经到了布局良机,“尽管现在买入也许还会有10%到20%的跌幅,但是基本上就是底部了,对于部分优质股来说,现在是最佳进入时机,如果当市场企稳上涨时,错过的可能是丰厚的利润。”
原标题:基金当前投资策略:追求确定性
稿源:新华网
作者: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周六通过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的决议,将2015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锁定在16万亿,预计债务率为86%。在地方已债务累累、负担沉重、风险集聚的情况下,建立债务总额控制机制,限定地方债务最高限额,完全必要,也符合当前地方债的实际。但是,如何控制债务总额,如何才能不让地方政府继续明里暗里地扩大债务,并非靠债务限额就能达到目的的,而必须多管齐下。最迫切的,是建立债务偿还机制,把债务偿还与债务增长有机结合起来。
地方债务在较短时间内突破10万亿大关,并继续快速攀升,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只知用负债方式扩大政绩、制造影响,而把偿债责任全推给后任,且后任也抱同样想法。于是,债务风险成了接鼓传花,最终不知会在谁手上爆发。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以供销社社员股金为代表的社会集资,曾让地方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因此引发了许多群体性事件。后在各级政府努力下,集资风波被一次次化解,各种集资也最终得到了消化。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出现了更大的负债风险。不同的是,九十年代主要以企业负债为主,而现在却是以政府负债为主。而提供资金者主要是银行。如此一来,政府和银行也就绑在了一起,只要地方债出了风险,随即就会引发金融风险。
问题在于,地方的实际债务率可能还要超出86%,而从地方负债的热情来看,似乎并没有减弱,很多地区仍在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平台负债,而银行等机构也没充分认识政府负债的风险,继续配合地方政府负债。16万亿的限额,意味着地方政府今年只有6000亿新增债务空间,这显然不可能满足地方政府的建设需要,很难不突破。而要想不突破,地方政府必定会通过非正常手段满足数据需要。要知道,迄今真正建立了债务偿还机制的地方还是少数,更多情况下,都是烂泥萝卜擦一段吃一段,很少考虑后果。这也意味着,只要不把控制债务总额与建立偿还机制结合起来,要想达到控制总额的目的,难度极大,甚至可以说没有可能。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负债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想负债、不想偿还。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带来的不仅是债务规模的扩大,还有社会资源利用率的下降。以信贷资金为例,如果对政府或企业适当控制融资,就会不断增强政府或企业的“节支”意识、资金流动意识,就能不断地提高资金运转效率和利用率。反之,则会效率越来越低、利用率越来越差。美国以远低于我国的M2创造高出我国两倍以上的GDP,除了科学技术水平的差异外,更主要的还是我国政府和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太低、运转效率太低。
为了化解眼前的矛盾和风险,在地方到期债务的处理上,财政部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已经给地方政府缓冲的机会。但这种只救眼前、不救长远的做法,若不与债务偿还机制相配套,未来怎么办?因此,无论如何,化解债务风险的真正手段,还是要建立债务偿还机制,以真正遏制地方政府盲目负债的冲动,使债务形成与债务偿还形成良性循环,债务风险才能得到有效化解。
眼下,地方为了减少直接负债压力,纷纷推出了PPP负债模式,从眼前看,这确实是比较有效的手段。问题是,地方政府过去这些年来已用尽了绝大多数可以利用的资源,特别是水、电、气等可以资产证券化、推进PPP合作等优质资源,新增能用于PPP的,基本是公益项目、公共事业,也就是说,名为PPP,实为政府直接建设,只是从向银行负债转向社会资本负债,且回报只会高于银行。那么,从控制政府债务总额的角度看,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尤其对通过政府购买或回购服务的地方来说,未来的债务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说到底,还是要有债务偿还机制作保证。
所以,在控制债务总额、建立债务最高限额的同时,建立债务偿还机制,是达成债务总额控制目的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须将建立债务偿还机制上升到法律层面,以此约束和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不然,16万亿也好,18万亿也罢,难保不会成为数字游戏。(谭浩俊资深财经评论人)
原标题:设债务最高限额,还需建债务偿还机制
稿源:新华网
作者:
任天堂Miimoto下载量破百万:股价大涨8.2%